苏教版小学科学五上-1单元白天和黑夜-1.太阳和影子
第二课时
教学目标
【知识与技能】
知道影子的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。
【过程与方法】
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阳光和影子的关系。
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】
1.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。
2.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。
教学重点、难点
教学重、难点:认识影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。
教法与学法导航
教法:利用游戏、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完成教学任务。
学法:小组合作探究。
教学准备
教师准备:标杆、粉笔。
学生准备:卡纸、铅笔等记录材料。
教学过程
一、制作简易日影仪,画影子
教师讲述并示范制作日影仪:在卡纸的中间画一个记号,把橡皮泥捏成底盘放在中心,在橡皮泥上插一支塑料小棒,在卡纸上标出“东”“南”“西”“北”四个方位。
教师示范画影子的方法:按东南西北的方位把日影仪平放好,准确的方位要用指南针测定,在影子末端作出记号,同时记下测定影子的时间。
过程:
1.分发卡纸给学生。
2.学生材料制作简易日影仪。
3.操作记录杆影。
(说明:在这一过程中,一定要详尽地说明操作的方法,因为这是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。 在摆放日影仪时,一定要用指南针测准方位,确保科学性)
二、猜想影子的变化
组织学生围坐一圈,老师参与其中。
猜想:过一段时间后,影子还会是现在的样子吗?
(学生最先想到的是影子会动。 仅仅想到这里是远远不够的,教师要接着让学生猜想影子会怎么动? 朝哪个方向动? 为什么要朝那个方向动? 除了方向变化,还有什么变化?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,并请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猜测——意在向学生渗透:猜测也应是有根据的。 通过这样的引导,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对未来事物做出较准确预测的能力)
三、组织讨论,总结影子变化规律
在组织学生讨论教材提出问题时,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,然后描出影子顶端的连线,用箭头表示移动的方向。
在此基础上,通过模拟实验,总结出下列规律。
影子变化的规律:西→东;长→短→长。
太阳的规律:东→西;低→高→低。
四、观测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记录日影仪上的影子。
1.猜想:到了下午,这些影子又会怎样呢?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变化的?
2.讨论: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对的?
3.(1)在观察记录之前,让学生讨论需要注意些什么。
①日影仪要严格按着方位放。
②画图或记录时,一定要记下时间。
③看太阳时,要隔着一层东西看,防止灼伤眼睛。
(2)观测记录。
①记录一天中整点时刻时,日影仪上的影子。
②观察记录一天中整点时刻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。(可以采用选参照物观察画图的方式,也可以在一张大纸上剪上一排排的圆,然后侧立在面前着太阳,把太阳所在的圆记录下来,最后拓印在纸上,就是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图)
五、分析整理日影仪上的影长记录以及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观测记录
1.整理日影仪上的数据。
(1)量出杆影的长度。
(2)比较杆影,有什么发现? 交流发现。
(什么时候最长? 什么时候最短? 早晨和傍晚的有什么不一样? )
2.分析交流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。
(1)选择学生的记录图展示,观察太阳的运动模式。
(2)讨论: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?(方向、高度)
3.讨论:太阳高度和影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?
六、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以及影子的变化
(课前学生从家里带来手电)
教师提问:你能用实验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以及影子的变化吗?
学生讨论,设计实验。(可以用手电模拟太阳,控制太阳的运动,观察手电下物体的影子)
板书展示
1.太阳和影子
太阳 影子
(东、上午) (西、长)
(南、中午) (北、短)
(西、下午) (东、长)
课堂作业
1.一天中,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()
A.西→东;长→短→长
B.东→西;低→高→低
C.东→西;长→短→长
D.西→东;短→长→短
2.判断
(1)太阳高度越高,影子就越长。()
(2)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是影子最短的时候。()
参考答案:1.A 2.(1)× (2)×
教学反思
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,本课采用学生喜欢的探究活动的方式。 在教学过程中,注重了课内外相结合,课内观察与中长期观察相结合,学生观测记录与研讨相结合,意在让学生自己“建构”,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,发现科学现象的规律。 本课的主要活动有:做日影仪测影子,连续观察记录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日影仪中的影子,并在实验室内模拟这些运动变化。 通过这些活动,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,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,建立对宇宙的情感,点燃了探究宇宙的热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