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对号入座
热胀冷缩、温度计、传导、对流、外焰、凝结、辐射、干冰、蒸发、升温、增大蒸发面积、通风
本题难点有三个:一是热传递的三种方式,二是水的三态变化,三是加快蒸发的方法。这些都是记忆性的内容,学生只要记牢即可。
二、构建思维导图
方向、辐射、传导、对流、三态变化、热胀冷缩、温度
本题出错点主要是许多学生把“方向”和“温度”给弄混了,教师在讲解时要从整体上帮助学生理解本单元的内容。本题的第二个难点是“三态变化”一词在课本上没有出现过,学生没接触过“固态”、“液态”、“气态”的说法,不知道“三态变化”这个词的意思是正常的,这个词出现的有些过早,学生毕竟才上四年级。
三、火眼金睛
1、B 2、C 3、C 4、A 5、B 6、B 7、B 8、C 9、B 10、C
本题出错较多,主要有以下几道题目:
第1题:夏天,我们都喜欢穿浅色衣服,是因为( )。答案是“浅色衣服吸热能力差”,本来这道题应该是比较简单的,但是当学生看到“差”字的时候,感觉这不是个好词,于是就失去了判断能力,最后选择了错误的选项。在平时的教学中,要引导学生理解此类比较情绪化的字眼,“差”不代表不好,“优”也不代表好。就像五年级关于金属材料的性质中,炒锅之所以用铁来做,而不是铜、铝之类的金属,就是因为铁的传热性能差,所以就不容易糊锅,在这里,“差”反而是一件好事。
第3题:下列使用酒精灯过程正确的是( )。答案是“用火柴点燃酒精灯”。本题出错主要责任在我,由于不具备实验条件,学生只是简单看了一遍实验视频就完了,所以理解不深刻。
第4题:冬季,有时水缸、自来水管会被冻裂,这是因为( )。答案是“水缸或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,体积膨胀,把水缸或自来水管胀破了”。我不清楚这道题是否超出了教学范围,但学生本单元学的是物体的“热胀冷缩”,这里偏偏考“热缩冷胀”,如果不是课上给学生看过一段视频,恐怕出错的学生会更多。在试卷讲评时可以给学生补充介绍0-4℃时水的“热缩冷胀”的特殊性质。
第7题;右图中金属条上有A、B、C三点上分别涂有蜡烛油,加热A点时,( )蜡烛油先融化。答案是“B.C点”。其实这道题内容是比较简单的,只要能理解了“传导”的概念,这道题一般不会错。但是对于许多学生来说,这种题目最坑人了,明明知道是C点,于是顺手写下了“C”,结果就错了。话说出题老师这样考四年级小孩,是不是有点欺负人啊?又不是考脑筋急转弯。
四、我爱探究
1、设计实验证明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。
实验材料:气球、饮料瓶、水槽、冷水、热水
研究过程及现象:①将气球套在瓶口上。②将瓶子放入热水中,发现气球变大了。③将瓶子放入冷水中,发现气球变小了。
我的结论: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。
本题有许多学生不理解实验的目的,有些学生甚至写“热空气上升、冷空气下降”,其实题目要求中已经说明了要研究“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”。通过这道题,一方面可以看出部分学生知识掌握不牢,另一方面,也可以看出许多学生没有认真阅读题目要求的习惯。
2、设计实验研究不同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。
实验材料:酒精灯、温度计、水、油、2个铁架台、2个烧杯、2片石棉网、火柴。
研究过程及现象:①同时加热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钟,每隔一分钟记录水和油的温度。②停止加热后,每隔一分钟记录水和油的温度,也测量6分钟。
实验结论: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,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。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,油的降温速度比水快。这说明不同的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的。
这个实验学生已经在作业上写过一次了,只要是记忆并理解了就基本不会出大的问题。
3、画图略。
冬季的电线应紧一些,夏天的电线应松一些,是因为电线会热胀冷缩。
这道题出错很多,主要是不理解这道题目实在考查电线的“热胀冷缩”。部分学生写成“空气热胀冷缩”,也有部分学生完全不明白,还有学生干脆理解反了:既然电线热胀冷缩,夏天的时候就干脆留的短一些,反正也会“热胀”,冬天的时候则留的长一些,反正也会“冷缩”。出现这么多错误的原因主要还是课堂上学的不扎实,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。
五、数据分析
我的结论:一杯水在变凉的过程中,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温度下降先快后慢,我进一步预测:12分钟之后,这杯水的温度可能为56℃。
本题考查内容超出学生能力范围。这道题要让学生画折线图,结果98个学生中,能够把折线图画正确的只有不到5人,问了问学生,学生都说不知道“折线图”是啥东东,侥幸画对的几个学生都是比较聪明的,无师自通地蒙对了。后面两个空则比较简单,不再赘述。
最后附上试卷扫描稿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