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热爱网络的小学教师

齐鲁必争汶阳田:话说汶阳

我的家乡在汶阳,一个普通的北方小镇。据《辞海》记载:“汶阳,古地名。春秋鲁地。今在泰安西南一带。因在汶水之北故名。”西汉曾置“汶阳县,治所在今宁阳县东北。北魏移治今泗水县北,隋开皇初废。又隋曲阜(今县)博平(今泰安东南)两县,亦曾先后一度改称为汶阳县。”可见古代的时候,“汶阳”所指的区域十分广泛,凡是“汶水之阳”皆称“汶阳”。

我们这里流传着一句老话,叫做“齐鲁必争汶阳田”,相传是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曾经多次战争抢夺汶阳这片土地。小时候我不了解这句话,问大人也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,直到中学的时候读了《东周列国志》,才发现我的家乡居然还有这段故事。

故事还要从齐桓公说起。还没把小学历史知识还给老师的朋友都知道,齐襄公被杀后,姜小白(就是后来的齐桓公)和姜纠两兄弟抢着赶回齐国继承王位,当时姜小白在莒国,姜纠在鲁国,本来姜小白距离齐国远,而姜纠距离比较近,但是姜小白轻装简行,姜纠则在舅舅鲁庄公的护送下一路慢腾腾往回走。结果两兄弟就碰面了,于是乎火并了,姜小白中箭诈死,暗中却快马加鞭往回跑。姜纠觉得心腹大患已除,走的更加慢了。终于走到临淄的时候,却发现姜小白早已即位成功。姜纠当然万分懊恼,作为舅舅的鲁庄公也觉得面子挂不住,回到曲阜之后越想越憋屈,决定要给外甥找回这个场子,于是乎御驾亲征去打姜小白,不想被齐国杀得屁滚尿流,一路仓皇逃窜,齐国一直追到汶阳这个地方才止步,并顺便把汶阳这个地方划为己有了,而汶阳距离曲阜只剩不到40公里的路程。后来,齐鲁两国时不时的就掐一架,汶阳这个地方最终才又归还了鲁国。

当然这只是《东周列国志》上说的,算不得历史,各种史书上关于齐鲁之间战争的记载则专业的多:

《左传》鲁僖公元年(前659年)冬:“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。”

《春秋·成公二年(前589年)》:“取汶阳田”,六月十七日“及齐侯战于鞍,齐师败绩”。杜注:“晋使齐还鲁。”

《左传·成二年》:“秋七月,晋师之齐国佐盟于爰娄,使齐人归我汶阳之田。”

《左传·成三年(前588年)》:“夏,公如晋,拜汶阳之田。”

《春秋·成公八年(前583年)》:“八年春,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,归之于齐。”

《公羊传》云:“鞍之战,齐师大败。齐侯归,吊死视疾,七年不饮酒,不食肉。晋侯闻之曰:‘嘻!奈何使人之君七年不饮酒不食肉?请反其所取侵地’。”

《左传·成八年》:“八年春,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。季文子饯之,私焉,曰:‘大国制义以为盟主,是以诸侯怀德畏讨,无有贰心。谓汶阳之田,敝邑之旧也,而用师于齐,使归诸敝邑。今有二命,曰:归诸齐。信以行义,义以成名,小国所望而怀也。信不可知,义无所立,四方诸侯,其谁不解体?七年之中,一与一夺,二三孰甚焉?士之二三,犹丧妃耦,而况霸主?霸主将德是以,而二三之,其何以长有诸侯乎?’。”

《春秋·定公十年(前500年)》:“夏,公会齐侯于夹谷”,“齐人来归郓、、龟阴田。”

《左传·定公十年》:“夏,公会齐侯于祝其,实夹谷。孔丘相”,“将盟,齐人加于载书曰:‘齐师出境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,有如此盟!’孔丘使兹无还揖对曰:‘而不反我汶阳之田,吾以共命者,亦如之!’”,“齐人来归郓、、龟阴之田。”

齐鲁之间对于汶阳田的争夺,《公羊传》还有这样一段记载:“庄公登坛,曹子手剑而从之。管仲曰:‘君将何求?’曰:‘愿请汶阳之田!’桓公许之。”

从这些史料中可以看出当时各国之间真是乱成一锅粥,怪不得有个叫“天际孤鸿”的家伙写了本书叫《东周列国那锅粥》,可惜只给读者盛了两碗就太监了,不知道还有没有在写。《东周列国那锅粥》算是一部游戏之作,经常扯得十万八千里远,让人捧腹的同时也为许多严肃的学者所诟病。但我觉得这不是什么问题,因为这本书最为可取之处就是作者将人物关系理得清清楚楚,谁和谁是同姓结果掐架了、谁和谁是兄弟结果阋墙了、谁和谁是兄妹结果乱伦了……这是目前所有关于东周列国小说中唯一一部理得如此清楚的书,如果大家对于东周故事感兴趣,不妨一读。如果对搞笑风格不感冒,也可以读一下经典的林汉达白话版《东周列国故事》。

天际孤鸿《东周列国那锅粥》第一碗

天际孤鸿《东周列国那锅粥》第二碗

林汉达(东周列国故事》在线试读(打开网页之后点击图片即可试读)

东周列国那锅粥

赞(0) 打赏
转载请标明出处:高海鹏老师的博客 » 齐鲁必争汶阳田:话说汶阳
分享到: 更多 (0)

留言 抢沙发

Protected by WP Anti Spam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