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热爱网络的小学教师

问我家乡来何处,山西洪洞大槐树

前些天发现儿子的脚趾甲很长了,于是就趁他睡觉的时候剪了一下。剪的时候仔细观察了小趾的趾甲,发现跟我的并不一样。我的是两片趾甲,但儿子的只有一片。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爷爷讲的:我们都是从山西迁来的移民,我们的共同特征是小脚趾甲有两片,走路爱背着手,因为移民时是被绑着来的,所以上厕所也叫“解手”……

恰好最近在一位老教师那里看到了几十年前出版的一本书,里面有一篇文章,记述了明洪武年间从山西移民至我们县的情况,特地拍了照片,转载如下:

“问我家乡来何处,山西洪洞大槐树”。相传我们的祖先是明朝时从山西洪洞县迁过来的移民,但此说并非完全尽然。

光绪三十四年《肥城县乡土志》卷六记载,肥城境内氏族有二十二个望族。其中属于世居的有孔、展、有、冉、孟、邱、栾、王、张等九个姓氏。洪武、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有王、尹、朱、阴,安、董等七个姓氏。另有从淮安迁来的孙姓,从福建莆田迁来的李姓,从北平迁来的田姓,从南直迁入的张姓,从本省邹县迁来的周姓。还有元朝宗室的后裔——题姓。据《孙氏家谱》载:“明洪武元年从山西洪洞县野雀窝迁江南淮安”。“后又迁入,世居孙家庄、巧山店”。由此看来孙姓不是从山西直接迁来的,而是从山西到淮安,又从淮安迁至肥城的。

迁民的原因,是元帝国的横征暴敛,残酷镇压,百姓涂炭,民不聊生,到处义民蜂起。到了元顺帝时,朝廷日趋腐败,镇压义民的战争连年不断,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。特别是中原和山东地区深受其害。百姓死亡十之八九,出现了鸟无栖处,赤地千里的悲惨景象。

那时的山西,一是因古贵族将领察汗铁木耳父子镇守,二是凭山河之险,幸免战祸,社会安定,生殖繁衍,加之外省难民多逃至山西洪洞一带。洪洞自然条件好,人口稠密,明初洪武、永乐年间,朝廷采取发展经济,移民屯田,巩固国防的措施,曾先后六次征派山西之民,迁徙山东、河南等地。

洪洞县城北二里,大槐树旁有一“广济寺”。寺大院宽,办理移民的官员住在这里。被迁徙的移民在这里集中、点拨、发费、起程。移民为了表达对故乡惜别之情,折下槐枝,带在身旁。定居之后,就把槐树当做故乡的象征。

现在,在“广济寺”修了木牌坊,上有“明时迁民纪念”、“誉延嘉树”、“荫庇群生”的题字,在附近有一石碑,上书“古大槐树处”。

据《肥城县乡土志》记载:“……沿黄河各村庄,迭被水患,迁徙无常,兼之光绪癸卯里秋月间,肥境大疫,乙已夏六月,阖邑又惨被水患淹没多人,幸蒙赈济,未至流亡。近数年来庄农之赴哈尔滨等处谋生者,不下万余人。……”

“……近赴东三省等处谋生者,其在外为农、为工、为商,亦未易调查。约以计之,则士居十之一五;农居十之七;工商共居十之一五焉”。

以上记载,都说明群众的流亡、迁徙是和天灾人祸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。

文章中没有提到我的祖先,应该是当时移民数量太多、姓氏太多,所以只记载了一些名门望族。而据我们的家谱记载,我们的祖先是兄弟两个,迁来之后随便找了个树林旁边就安家了,估计也只是普通穷苦人家,入不得史书的。

赞(0) 打赏
转载请标明出处:高海鹏老师的博客 » 问我家乡来何处,山西洪洞大槐树
分享到: 更多 (0)

留言 4

Protected by WP Anti Spam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
  1. #0

    我爸爸也说我们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搬来的。
    有一次我们大学同学去武当山玩的时候,我无意间想起来这件事情,恰好同行的有几个是山东的,然后我就问了一下其他山东的同学脚趾甲是不是也是跟我一样。结果大家都脱下鞋来看,果然,只有山东的同学脚趾甲是那样的,其他省的同学没有一个是分开的。

    zervous11年前 (2012-12-15)回复
    • 呵呵,握手!

      高海鹏11年前 (2012-12-15)回复
  2. #0

    你是哪的人,我们这也有这一说法,说是山西大槐树的。

    基层干部之家12年前 (2012-12-14)回复
    • 山东。全国的山西移民太多了,所以到处都有流传。

      高海鹏12年前 (2012-12-14)回复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